祺音

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?

【多CP】第13个信徒(人物志)

本文分为两部分,想先谈一谈对“群像”塑造的个人看法,再谈本文中具体的人物分析(季白、凌远、赵启平、庄恕)。个人认为,“群像塑造”是极其考验作者笔力的。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,在将故事叙述精彩的同时,完成对多个角色的刻画。这涉及到刻画方式、戏份分配、

在这个故事里,特别是“公馆部分”,选择了“男主+分组刻画”的模式。其实“分组刻画”这种人物塑造手法,是我看《数码宝贝》时学来的。《数码宝贝(第一部)》贡献了超高水平的群像刻画,将8个孩子的多面性格和成长变化描绘得精彩至极。创作团队多次将8人小队排列组合,分成不同的队伍展开剧情。我曾经思考过这样的刻画手法,发现着实绝妙。

第一,一旦分组,每一个分镜里人物数量减少,分配给每一个人物的时间就会更长。在笔力不足,无法妙笔生花的情况下,人物刻画的生动程度一般和字数内容成正比。所以,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,无疑是一个讨巧的方法。

第二,不同的角色在一起搭档,碰撞出的火花不同,相处模式不同,承担的人物不同,有利于挖掘角色的性格多面性。结合这个故事举个例子。当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,季白作为领头羊,武力智力双在线,推理保护双不误。这样一来,其他人都没什么表现机会,最多能不痛不痒地说几句话,因为他把能做的都做了。但是一旦分镜,譬如赵启平和许一霖组,没人庇护,他们必须自力更生。赵启平就可以承担重头戏,将他那不亚于季白的冷静理智、聪明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 

接下来,就举几个着墨较多的人物来赏析一下。

一.季白

先来说说灵魂男主一号季白。季白在这个故事里,基本占尽了风头。他的人设和原剧中没有变化,冷静理智、严谨缜密、重情重义。我个人而言,不喜欢那些十全十美的人物,觉得那样的人物过于虚假,所以,在这个故事里,在不破坏人设的前提下,让季白犯了两个错误。

首先,便是季白推理的误入歧途。但是需要事先声明,季白的推理是全部基于现实证据,也就是尸体的检验结果。但是,故事里又给了季白诸多限制——条件简陋,他只能凭借最基础的手段和肉眼观察。凶手同样也很狡猾,他充分利用了天时(下雪交通中断)、地利(公馆缺乏专业器材)、人和(藏在李熏然体内),一度成功地误导了季白。故事中对季白的疏漏,持肯定态度,并通过王天风说明了原因:“虽然荒谬,但却是最符合当时信息条件和证据链条下的推理”。相当于侧面赞赏一下季白的“证据至上”的查案态度。

虽然季白最后凭借凶手的微小疏忽,察觉到了不对,但当时也无法验证自己的怀疑。因为怀疑对象特殊,他不能宣之于口,所以后来方孟韦在供述的时候,就传递了很多季白当时的错误推理。不过,王天风本身也是实力强劲,再加上他有许多专业仪器的支持,得到的信息量和证据远远大于季白,所以便还原出了一个更加准确的现场。但饶是王天风也承认,如果他在当时的条件限制下,也会得出和季白一样的结论。

其次,是季白心态的失控。个人认为,季白这个心态失控的原因和表现,与他的人设还算兼容。季白人设最核心的一点便是“冷静理智”。正因为“冷静理智”,在面对兄弟惨死的场面,他非但不能像其他人那样痛快宣泄,反而要收敛情绪,尽快破案。后来,随着连环杀人案的出现,他越发感受到肩上责任的沉重。一边是接连三个血案,个个迷雾重重,有着各式各样的疑点;一边是弟弟们危在旦夕的处境。重压之下,却不能通过情绪化的举动来释放,注定会通过其他渠道宣泄。于是,重压便化作了让季白尽快破案的焦虑感——只要破案,他就能为死去的兄弟报仇,也能保护剩下兄弟的安全。于是,在这种焦虑的支配下,他不知不觉地陷入凶手的圈套——也就是庄恕所说的,先入为主,设定了一个凶手,然后发现他想发现的证据,或者说是,发现凶手想让他发现的证据。总结一下,季白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律性,是他受到了沉重的压力,成为他心态失控的原因,表现出来,就是为了尽快破案而陷入被情绪左右不自知的境地。带来的后果,便是对其他人的误导。

 

季白的这两个错误,集中表现在第3章的两段推理之中。在第3章中,季白刚刚经历了失去两位兄弟的痛苦,但他还压抑着情绪来查案。因为凶手的故意诱导,导致季白不自觉地陷入了凶手为他故意设定的圈套里——认定黄志雄为‘666凶手’。而他在用投影说明黄曲生平时所说的那一番话,就是他的第1段推理。非常得情绪化,而且也确实完全被凶手的思路左右。由于季白向来是“冷静理智”“值得信任”的人设,导致其他人也对他的推理深信不疑。幸好庄恕察觉到了季白的不对,将其骂醒。

第2段推理是他看到《最后的晚餐》,吃不下饭之后,靠在那里冥想的。因为庄恕的话,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言行,强迫自己更加客观地看待整个事件。这一次,因此他思考了2种可能,并且分点罗列出了2种可能各自的疑点,明显比第1段推理要全面、冷静(只不过还是错的就是了)。

而第4章中,发生在杜见锋被杀之后的第3段推理,则是季白运用计谋的产物。这个时候,季白已经通过骨器的长度,察觉出了李熏然的不对,但又不敢确定。季白当时心中的考量是这样的,如果凶手真是李熏然,那么他这一番话相当于安抚了他。如果凶手是黄志雄,那么这番推理对的错的都无所谓了。从这之后,可以看出季白的安排,自己和李熏然在一起,也算是为了方便监视吧。只可惜笔力有限,没能写出这一场景中季白的胸中沟壑,不过当时真的是这么设计的。

通过推理的失误和心态的失控,在不破坏季白“冷静理智”人设的前提下,避免了主角“全能化”“高大上化”,并且勉强写出了季白当时的心理变化,算是一次比较有益的尝试吧。

 

二.  凌远

凌远是后期浮现出来的一个主要怀疑对象。他在曲和、谭宗明之死的时候,都有单独行动。后期也没头没脑地与庄恕来了一次“柜中谈话”,希望他能相信自己和熏然,随后,又击昏庄恕,夺走骨件。其实,凌远前期的行动,之所以安排在最后由方孟韦叙述,是从嫌疑角度考虑的。前期的种种,他的嫌疑已经逐渐加大,最后方孟韦的叙述又将他的嫌疑渲染至最高。

凌远这个人,强大、温柔,重视感情。“重视感情”这一点,算是从原剧中挖掘的。剧中的凌远,因为小时候的遭遇,一直对家庭的温暖十分渴望。所以,在与李熏然在一起后,他对明家兄弟也是十分珍视。凌远性格中的这三个部分是交织在一起的。而他的重视感情,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判断。接下来,从凌远的视角,来看黄志雄死后的故事。

虽然文中没有点明,但是埋有伏笔。凌远真正确定李熏然的不对,是在杜见锋死后。因为在这里,李熏然对他的安慰没有回应,而是“甩开了他的手”。但是,他也不确定,这个第13人是否是凶手。因为季白之前说了一番“黄志雄凶手论”(为安抚李熏然的),成功地将李熏然摘了出去。因为对兄弟感情的患得患失,在他们回撤到客房之后,他一直在沉默,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发现。他怕自己说出口之后,万一那第13个人真是凶手,今后李熏然会在兄弟之中无法立足。虽然杀掉兄弟的是藏在他体内的第13个人,但是终究是他这具躯壳在行动。在日后的相处中,兄弟们真的会没有芥蒂吗?他的内心也在痛苦地纠结。所以,大家可以看到,在客房之中,大家为是留在客房还是与黄志雄周旋争论不休的时候,每个人都发表了看法,只有凌远是一直在沉默。

后来,庄恕被季白叫入房中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凌远的表现就有些反常,一共给了他两句描写。第一句,看着内间,不说话。第二句,烟雾报警器响起的时候,他握着手机,神色严峻。凌远是聪明的,他已经从季白的“传输照片”和“单独谈话”中领悟到了季白的意思,他已经非常确定李熏然体内的第13个人就是凶手。所以,他原本是想等季白出来之后告诉他实情。只是没想到,黄志雄先他一步。后来,情况紧急,他根本没有机会跟季白说实情之后,便分散了。他唯恐第13个人对重伤的方孟韦和独木难支的季白下手。所以,在和庄恕进行完一番谈话之后,他知道了庄恕根本不怀疑他和李熏然,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。他最后跟庄恕说的是,谢谢庄恕相信他和熏然,在他心里,凶手是凶手,熏然是熏然。于是,他击伤了庄恕,独自外出。寻找第13个人,想自己与他了结这一切——为了保护其他无辜的兄弟不再身死。他们抢走骨器,有两个原因。第一,消灭骨器,保下李熏然的名誉。第二,当时,庄恕和凌远的刀都在保护方孟韦时掷了出去,骨器是唯一的武器。(此处手动@红茶请加糖)这个时候,凌远已经报了必死的决心。因为公馆里有见人就杀的黄志雄,而第13个人也是心肠歹毒。更何况,他们都会格斗,只有凌远是普通人。

凌远在公馆大门处,被季白告知李熏然的死讯之后,便改变了计划。这里需要插播一点,为什么黄志雄能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,还砸中凌远的后脑。凌远就真的躲不过去吗?这个本来想在故事中说明,但发现加上的话会过于繁琐。凌远其实当时发现了身后的异响,但是如果他躲开的话,石头就会砸到季白的脸上。凌远不希望季白遗容受损,所以自己生生接下了这一下,也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。杀掉黄志雄后,为了彻底洗清李熏然的嫌疑,他用血在二人遗体上留下了‘666’的标志,将自己伪装成了‘666凶手’。

以上便是凌远视角下的后半段故事。凌远是强大的,不亚于季白的强大。他二人,其实是一明一暗双男主,这也是为什么他戏份非常少,却能在人物介绍中排名第二的原因。因为他们是公馆中唯二的,接近真相的人。凌远的强大,并未明写,而是暗写。这一段,就分析一下他的强大之处。他在没去过死亡现场,不懂法医解剖的情况下,通过缜密的收集分析信息、逻辑推理,以及对李熏然的了解,成为了第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知晓真相的人。季白一直是对李熏然抱有怀疑,但并不确定。后来李熏然身死大火,他的怀疑甚至都已经被打消了。并且,在那样的生死时刻,凌远完美地利用了凶手的行径,成功地通过伪造“666”,将嫌疑嫁接到自己身上。(手动@星子在评论区中推理到了)如果不是凶手在火灾的时候,为了洗清自己,自作聪明地给自己身上贴了标签,那么凌远就会被认为是‘666杀手’。不过这件事,是发生在凌远离开之后,他并不知情。由此可以看出,凌远的恐怖实力。

 

三.赵启平

其实,看过我很多故事的朋友们,应该都能发现,我没有写过“谭赵”CP的单篇,他们多只在“多CP”中出现,而且多是段子。赵启平在原剧中,不卑不亢(与奇点、安迪一起)、聪明骄傲(28岁副主治医师)、重情重义。其实直到他们四散之前,赵启平一直处于一个神隐的状态。不过也可以理解,第一,谭宗明是第一个死的,他身为伴侣,一定受到了很大打击。第二,在凶案现场,有季白、杜见锋等一干人在,确实也不需要他一个医生多出场。第三,他很清醒。

对于赵启平的描写,采取的是“由点到面”。前期先点到为止,后期大幅铺陈。在断电之时,赵启平的第一反应,便是压下许一霖的尖叫,拖着他退到角落里。他始终是清醒而冷静的,他清楚地知道,在这场大佬混战中,自己和许一霖不是对手。所以,他才在前期不说话,所以,他才第一时间拉着许一霖躲开战局,知道不给季白他们拖后腿,才是他们最大的任务。同时,这也给“客房争论”中,赵启平“找个角落躲起来”的主张做了铺垫。

而赵启平的高光时刻,集中在他与黄志雄的对决之中。这里,需要注意一下赵启平的状态,他是害怕的、恐惧的。其实,这也非常符合常理。一个医生,别说生死局面,连普通的犯人估计也没面对过。骤然面对这么一个嗜血残忍的对手,肯定会害怕。我在写着一段的时候,想起了一句话,真正的勇气,不是无所畏惧,而是尽管畏惧,却仍直面向前,觉得很符合这里的赵启平。虽然害怕,但还是坚决地挡在窗前,保护最小的弟弟许一霖。

但是,他也并非是毫无设计。他精心安排了一套又一套的连环计,将黄志雄玩弄于鼓掌之间。如果说他的设计体现了他的聪明,那么他最后被黄志雄抓住之后的表现,便是体现了他的骄傲。他是骄傲的,不然也不会在原剧中,因为曲筱绡暴露的无知而大发雷霆。他听了季白的分析,一心认为黄志雄是凶手,他是非常恨他的,也是非常鄙视他的。尤其是看到黄志雄中计之后,他非常得意。在人生的最后,尽管什么都做不了,赵启平还是准确地抓住了黄志雄的软肋,不断刺激着他,不断嘲讽着他。在最后,赵启平意识渐渐消散的时候,他的那些吐槽,则是对应了原剧中“自我放纵,游戏人间”的超然态度。他看过生死,不惧死亡,但他心向光明,心向自由。他可以死,但他不能失去他心中的所思所念。因此,直到最后,他都死不瞑目,看向那一方窗户——绝望的黑暗中,那是唯一的光明与自由。

总结一下,高光时刻中,依次重点表现了赵启平的各个性格特点。

掩护弟弟   (重情重义)

言语交锋   (善于聊天、不卑不亢)

对手中计   (聪明、冷静)

言语刺激   (洞察人心、骄傲)

内心吐槽   (游戏人间,不惧死亡)

死不瞑目   (心向光明,心向自由)

 

四.庄恕

庄恕在这个故事里,最大的性格特点,便是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。他的片段主要在以下四段:

第一,刚入馆时对黄志雄、曲和二人的观察

第二,对季白错误的及时纠正(重头戏)

第三,柜中谈话(重头戏)

第四,获救后的供述

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在第三部分对庄恕的“独立思考”刻画到了高峰,最后又迅速回落。

第一部分,他刚入馆中,便通过对黄曲二人的观察,判断出黄志雄患有PTSD。毕竟庄恕有医生的专业知识加成,所以这一段相对于独立思考,仔细的观察才是重点。毕竟如果凌远、赵启平注意这个之后,很容易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。这一部分,主要是给后面庄恕的“观察”作铺垫。

第二部分,是对刚季白。其实这里,有一个需要说明的点。庄恕指责季白,并不是因为发现了季白推理的漏洞(虽然他提了一个,但是被李熏然解释之后,他还是认为季白有失偏颇),而是因为他和季白关系亲密。庄恕不是刑警,不懂刑侦,他也没有到过案发现场。他只是因为对季白太过熟悉,所以知道他此时的状态是有些心态失控。

可能有些朋友会说,如果凶手真是黄志雄的话,那么庄恕的指责不就没有意义了,因为季白的推理没有错。在这里,需要说明一下的是,哪怕凶手就是黄志雄,但是作为刑警,证据必须客观全面,不能因为凶手是他,所以就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证据忽略掉。这也是当时庄恕批评季白的原因。并非他不认同季白的推理,只是他认为,这样的态度会导致证据的不严谨。

第三部分,柜中谈话。这里的戏份其实比第二部分少了太多,但为什么说是高潮呢?因为这一部分的台词,体现了庄恕对季白的不认同。在柜中谈话之前,季白单独将庄恕叫走,托付骨件。连凌远、凶手都察觉到不对,作为季白最亲密爱人的庄恕,自然也知道季白的意思,只不过他们都未言明。后来,柜中谈话,凌远单刀直入,庄恕却否决了对他们的怀疑。庄恕明言,自己不怀疑他们,是基于自己的观察。此时,在第一部分铺垫好的“善于观察”点明。这是庄恕不依附于季白的、自己的判断,只可惜,毕竟他不是专业刑警,被凶手误导,坚持了一个错误的看法。

第四部分,便是“独立思考”的回落。这个时候的庄恕,经历了骨件被夺、知道了季白之死,感觉自己受到了凌远巨大的背叛。什么独立思考、什么仔细观察,他凭借这些得出了自己的看法,但是却被证明是错的,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——丢失了骨件。如果他当时能相信季白,对同伴抱有怀疑,可能就不会辜负季白的嘱托。所以这个时候,他已经偏执疯狂,一意认定凌远是凶手。

评论(9)

热度(2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