祺音

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?

【多CP】刺客列传 · 楼诚列传(一)

祺の音:这次的唠叨有些长,想看故事的看官们可以直接下拉至正文。这篇是试读,主要是想看一下诸位能不能接受这种写法。本篇说明如下:

《楼诚列传》题目严格来讲是一个bug,明楼身为明国皇帝本该入本纪,但是为了故事完整性与连贯性,必须一对CP一个合传,同理《蔺靖列传》也是。不符合史家传统,还请诸位见谅。


因为《刺客列传》背景较大,9个CP线彼此交织,伏笔、悬念和反转极多,所以文章格式不可能像《史记》的列传那样顺着介绍人物生平。诸位把《XX列传》当成一个标题就好,故事会用到倒叙、插叙等。


本篇作为第一篇,需要交代大量明国背景,为了能够尽快交代清楚,所以采取了旁白、人物对话直接交代的方式。诸位如果觉得生硬无聊的话,请尽情私信或评论,之后的创作会注意修改.


为了尽快进入cp线,所以本篇从楼诚相遇开始写,通过插叙来介绍“汪氏叛乱”这一重要背景。如果诸位觉得大量插叙引发时间线混乱,情节破碎,也请尽情私信或评论,之后的创作会避免。


    总而言之,这是试读篇,诸位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直接私信或评论就好,这样才能不断改进,产出更好的粮~~请不要客气~

 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明诚第一次见到明楼,是在十岁那年。他在明国宫殿里玩耍,偶遇了明和帝明楼。明楼并未立后,好奇这个孩子是从哪里来的。左右忙禀明,这是桂嬷嬷的小儿子。正说话间,刚才还十分淘气的小孩子便立刻规规矩矩地行了礼,半分不错,显然是教导过的。

桂嬷嬷,明国皇宫的长史,负责皇宫一切内务。她也是和帝明楼的奶妈,阿诚的母亲。桂嬷嬷在明国皇族里,是一个亦主亦仆的特殊存在。她是明楼母亲孝章皇后的陪嫁丫鬟,也是她的亲信。孝章皇后生下长乐公主后,本欲为她寻一个好人家嫁了,她却跪地相告,当年年幼之时,父母早已为她许了婚约。如今自己虽然是皇后侍女,却不愿悔婚。章帝与皇后得闻,大受感动,恩准她成亲之后,仍可留在皇后身边伺候。她的长子与明楼出生时间大致相仿,孝章皇后便让她做了皇子的奶娘。

汪氏叛乱之时,她也随侍在皇后身边。危急关头,她与太子明楼各携带一兵符,分头回京。最终明楼遭到追杀不得不绕远路而行,桂嬷嬷先行抵京,将虎符交给留守京师长垣城的长乐公主明镜。明镜持虎符调动京师卫城的五万大军,及时布置防守,抵住了叛军的进攻。

因此,明楼登基后论功行赏,桂嬷嬷虽为一介侍婢,却因其忠心护主,舍身为国的行为,受到了皇帝的亲自嘉奖。明楼对她十分信任,任命桂嬷嬷为宫廷长史,管理皇宫一应内务。

明楼威严深沉,自带帝王气势,但是眼前的小人儿却从容不迫,言行得体。“果然是桂嬷嬷带出来的。”明楼心下赞许,便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今年多大了?可曾读过什么书?”那小人儿回道:“启禀陛下,草民叫阿诚,今年十岁了。才认全了字,母亲吩咐我先读明国史书,说读史才能明理鉴今。”明楼大为惊叹,未料想桂嬷嬷竟有如此见地。

看着这孩子聪明伶俐又知晓分寸,是个可塑之才,明楼便唤来桂嬷嬷道:“嬷嬷,您是个深明大义之人,可是忙于皇宫之事,总是照顾不全阿诚的。阿诚是块璞玉,朕要亲自教养,让他日后能够成为我大明国的栋梁之才。”

皇帝教养,实乃是天恩浩荡。桂嬷嬷喜不自禁,当即磕头谢恩。

梁成帝10年, 明和帝3年,阿诚被明楼养于皇宫大内,开始了自己为明国沤心沥血的一生。

虽说皇宫内人多口杂,但是明楼仅比明诚大了七岁,实在传不出什么私生子的流言。但是年轻皇帝身边突然多了一个俊秀的孩子,众人还是不免留意。

皇宫的高墙深庭,外表有多么堂皇,内里便有多么肮脏。七岁的年龄差既然传不出私生子的流言,那便传出了娈童的蜚语。更何况,一个是年轻气盛的皇帝,未开后宫。一个是清秀俊俏的孩子,正当年少。二人还同房而眠,除了上朝外几乎形影不离。

如此授人话柄的情况下,前朝臣子,后宫仆役,甚至长垣城大街小巷的百姓都知道当今皇帝不爱女色,喜好男风,如今虽然尚未立后,但已经有了一个娈童泻火。

当六岁的明台懵懵懂懂地问姐姐大哥为什么要养娈童时,明镜终于按捺不住了。她知道流言不可轻信,但平京上下如此沸议,终究丢了皇家脸面,可是自己的皇帝弟弟竟然无动于衷。她索性直接入宫面圣,兴师问罪。

演武场上,明楼正在手把手地教阿诚射箭,几乎快把人搂到了怀里,口中还念念有词:“如此这样便可,手臂用力,射!”语落处,一支箭矢便直奔红心而去,眼看便要穿透红心,却被另一支力道更加凌厉的箭横空撞落。

明楼惊诧扭头,才发现自己的姐姐站在一旁,还是刚才射箭的姿势,英姿飒爽,不让须眉。明楼心下了然姐姐此行的目的,便嘱咐阿诚继续练习,自己邀姐姐去了书房谈话。

一入书房,摒退左右,明镜终于忍不住了:“陛下,您真的不曾听到外面的风言风语吗?”“如果皇姐指的是娈童一事,那我便知道了。”明楼漫不经心地回答着,反而将心思用在了为姐姐沏茶上:“皇姐您尝尝,这是今年最新的茶。”

明镜敷衍地喝了一口,问道:“那陛下打算如何?”“风言风语,哪朝都有,皇姐何必挂怀。”明楼动手也为自己倒了一杯。“陛下真的不打算立后吗?”明镜终于忍不住提了出来:“您虽然登基三年,可是眼下的情形实在是不容乐观。”

确实不容乐观,对于皇族来说。

明国大权被世家大族把持,这些世族出身高贵,族人甚众,他们垄断了明国朝堂的几乎所有官位,彼此联姻嫁娶,关系盘根错杂。高级官员更是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。当下明楼堪堪弱冠,又无强力明国宗室的支持。他没有任何实力去和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老们争夺明国大权。

除非···

“陛下,除非您从那些世族中择后,借力打力。”明镜说得十分委婉。她了解她这个弟弟,明楼自是极其聪明的,但也是极其骄傲的。他身为皇帝却并无皇帝权柄,总是被那些世族们胁迫利用,他深以为耻。

可是再不耻,问题也总需要解决。

“父皇当年与汪家订婚,怕也是如此打算吧。如果一切顺利,曼春成为太子妃,那么汪氏一族,以至于受汪氏恩惠的其他世族,便都会为皇室效劳了。”明楼长叹了一口气。

“陛下,您也不必如此说。我知道虽然三年过去了,但您仍对我有心结。”明镜不满道:“虽然汪芙菱参与政变之事存疑,但当时京城汪府确有异动。祖宗基业在上,我明镜身为公主,为保江山,只能杀尽汪氏一族,以绝后患。”

当年汪芙蕖随侍皇帝巡幸边关,突然兵变弑君,难保留守京城的汪氏族人不会趁机发难。杀尽汪氏一族确实根绝了汪氏里应外合的可能,保证了京师长垣城的安全。就兵法而言,不得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

但是叛乱平定,众臣在善后之时,发现没有汪芙菱一脉参与政变的任何实证,因此对定罪产生了怀疑。明楼为了维护皇姐的明名誉,强行宣布汪氏一族均为逆党,引发了世族们的强烈反对。汪氏世代忠良,在世族中声望极高,汪芙菱在朝中更是德高望重,门生故吏广布。一代名臣如此蒙冤,更何况其女还曾被先帝订亲,许给明楼做太子妃。世族们崇尚礼仪道德,对明楼的冷血行径大为不满,而汪曼春的失踪更让他们怀疑,明楼是忌惮汪氏家族势力,借机斩草除根。

明镜十分爱护明楼,但是在对汪氏一族的处置上,她一直固执己见,认为自己判断无误。尽管她也知道,眼下明楼被世族敌视,与自己当年的屠杀有关系。尽管她也知道,她的弟弟,至今仍然相信汪芙菱当年没有二心,仍然怜惜汪曼春下落不明。

“陛下,就算汪芙菱内心不想反,可能他当时也不得不反了。”明镜声音凛冽,像冬夜里清冷的月光:“您可别忘了,汪曼春当时可在汪芙蕖手上。您说汪芙蕖身为太尉,随侍父皇巡幸边关,为何要带一个十二岁的丫头呢?难不成真的是为了和您培养感情?”说罢,她飒然甩袖,离开了书房。

明楼一脸苦笑,赶忙吩咐着左右好生护送长公主出宫。看着皇姐走远,他才喟然感叹,真不知这场兵变对皇姐来说,是福是祸。自从王天风被驱逐以来,明镜便一直郁郁寡欢。直到与明楼合力镇压了叛乱后,才恢复了以前雷厉风行、风风火火的样子。

应该是直到与王天风、明楼合力镇压了叛乱更为妥当一些。明楼一想起那个人的名字,一想到皇姐看他的眼神,跟他说话的语气,心中就来气。可偏偏那个人还是平叛的功臣,要不是他率领手下四万甲兵勤王,杀了叛军一个出其不意,那珂川之战也不会歼敌过半,扭转颓势。饶是明楼也不得不承认,兵法之道,王天风更胜一筹。在他率部介入后,战争进程明显加快。而在战场上,他与明镜之间的默契配合,也让明国军队无往不利。

从明楼的角度说,幸好那个人最后婉拒了官爵封赏。若是他再次入朝为官,自己每天上朝都得盯着那张脸,怕是不会龙体安康了。从和帝的角度说,他又不无痛惜。王天风没落贵族出身,但是精明强干,晓畅军事,是一把能够划开世族铁幕包围的利剑。不能为己所用,也算是遗憾。

明楼正摩挲着毛笔出神,近臣进门禀报道:“陛下,人到了。”明楼笑得灿烂,命道:“宣。”

王天风,堂堂杀手组织宗主,果然一诺千金。三年之约,仍不相负。

明楼一扫之前的沉闷,铺开宣纸尽情挥毫,待来客入内,近臣退下后,他也刚好一字写就。笔锋犀利,尽显王霸之气。

来客看了那字,道:“陛下身为人君,应当宽严相济,教化万民。此等不祥不义之事,交由草民与臣子便是。”

明楼闻言抬头,轻声笑道:“怎么?杜先生身为杀手组织的七大顶级杀手之一,杀人如麻,竟也认为‘杀’乃不祥不义之事吗?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注:
1.“皇姐”一词出自靳先生早年《东方朔》中所饰汉武帝对平阳长公主的称呼。
2.兵符各军形制不一,一符只可调动一军。右侧在中央,左侧在地方。

评论(13)

热度(4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