祺音

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?

【多CP】刺客列传 · 百家志

民间有江湖,游侠剑客快意恩仇,鲜衣怒马。既有武侠人的天地,便自有文化人的殿堂。民间有百家,书生匠人挥斥方遒,切磋技艺。百家不同于江湖,他们珍重自律,隔绝朝堂政治与江湖恩怨,只求在乱世之中,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地。

 

01.琅琊阁

    琅琊阁,位于琅琊山顶,碧山秀水,人杰地灵。琅琊阁主蔺氏一族,传说为海上五座仙山之一,员峤仙山之仙民。(A)五山之根,无所连箸,随波而动,不得暂住。天帝恐流於西极,失群仙圣之居,乃命北海禺彊使巨鳖十五举首而戴之,五山始峙而不动。而龙伯之国,有巨人,听闻此事,往捉巨鳖,一钓而连六鳖,负归其国,灼其骨以为占卜之器。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,沈于大海,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。而蔺氏一族,则流亡到琅琊山处,修建琅琊阁。

琅琊阁古籍仙器极众,不在明梁皇室典藏之下。医药、术法、器具、建筑、工艺、武学、情报、典藏堪称天下之最。琅琊阁亭台楼宇,传说皆仿员峤仙居格局,大有奥妙。建筑借依山势,凭傍水流,排列成阵,阵起时,飞沙走石,遮天蔽日,即便大军来犯亦不可入本阁半步。琅琊阁后山,有神草仙姝,灵泉玉水,其间灵兽嬉戏,祥鸟盘旋,世所罕见。然阁主怜花惜草,从不允许外人进入,故只有传言流于世上。

蔺氏本为仙人,不屑人间之事,故琅琊阁遗世独立,不入红尘之世,不涉朝堂之争。数千年来,蔺氏一族虽在人间,但仙根尚在,故机敏异于常人,可享百年之寿。历代阁主,皆学识广博,武艺高绝。

至蔺晨代掌琅琊阁之时,其性跳脱,终日无所事事,便一时兴起,凭借散布各国的耳目渠道收集讯息,公布“琅琊榜”以自娱。这琅琊榜名目众多,有“公子榜”“才子榜”“美人榜”“高手榜”“富豪榜”等,三年一换,传之天下。此榜一出,立刻为世人关注,争相阅览,引为权威。

琅琊阁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洞察世间百态,晓畅秘闻辛事。故来访者络绎不绝。琅琊阁不畏强权,不慕富贵,只做答疑解惑的生意。因此,琅琊阁虽在江湖,各国皇室皆不敢怠慢,不敢妄动。

 

02.竹里馆

竹里馆为乐家,位于堂庭山东。(B)堂庭之山,又名南山。多棪木,多白猿,多水玉,多黄金。

竹里馆,馆主曲氏,音乐世家。传说上古时期,(C)泰帝命素女奏瑟为娱,乐起,其声哀绝,帝禁不止,乃破其五十弦瑟为二十五弦。另二十五弦被抛入人间,落至南山,被曲氏先祖所获。时天下荒蛮,未有弦乐。曲氏先祖于山泉处听流水淙淙,于密林处听鸟鸣啾啾,于峡谷处听秋风萧萧,于绝顶处听雷电隆隆,冥思苦想数载,终于顿悟音律。折梧桐为琴体,束二十五弦于其上,轻拢慢捻,乐声翩然,天下皆动。一时之间,(D)空山凝云,深谷石破,芙蓉泣露,凤凰飞舞。素女于天上听闻,心下惊异,下凡查看,有感于曲氏执着,便亲授其琴艺乐理,传之天谱九章方归。

自此,曲氏成为天女之徒,乐家之祖,开宗立派,广收弟子。经历代馆主经营,竹里馆不仅教授古琴、琵琶、瑟、鼓、筝、萧、笛,还涉及歌、舞、戏等,俨然成为乐家集大成的乐派。学徒甚众,有终身留在竹里馆者,亦有出师后自谋生路者,亦有独自闯荡乐界,另立门派者。

竹里馆对待音乐甚为严格,要求弟子习乐之时,需洁身净手,清心寡欲。珍重自身,维护乐家尊严,敬畏音乐,不得使其沾染世俗之气,更不得污蔑音乐及乐器。尝有弟子问曰,若日后凭奏乐谋生,是否算玷污乐家。馆主答曰:“奏乐谋生,此乃堂堂正正之法。只要心中不以乐伎自轻自贱,妄自菲薄,便不算玷污了乐家。”

竹里馆每隔五年,邀请乐家各派齐聚南山,于月夜之时,幽篁之中,众人献艺品评,共论乐法之道。此乃乐家盛典,被赞为“幽篁夜谈”。凡受邀者,莫不以此为荣。

 

03.济风堂

济风堂,为医家悬壶济世,慈悲仁心之典范。济风堂存在百年,远离庙堂政治,亦远离江湖纷争。此处无关恨与怨,唯有救死扶伤念。

济风堂与别家不同,堂主并非家传,乃是公选。老堂主年迈之时,由各分堂主齐聚总堂,推选一医术高超、德高望重之人继任堂主。

济风堂有本家药铺堂院,亦招收学徒。组织较为分散,平日无事之时,各分堂自行其事。惟有推选堂主和发生大疫之时,才会上下联通,彼此呼应。济风堂超越国家,凌然江湖,以人为本,慈悲为怀。无论哪方爆发大疫,济风堂都会全力救助,无一怠慢。曾挽救萧梁国运,亦拯救过明国数万西征大军。因而虽然济风堂身在草野,但帝王将相皆以礼相待。

济风堂堂训两条。其一为不沾朝政江湖纠葛,其二为不许见死不救。历代堂主,尽皆谨遵。但凡病人有需,不问国别,不论贵贱,一视同仁。普天之下,莫不称赞。

 

04.商贾联会

    商贾联会,简称商会,别名“百家商会”。由“四大巨贾”谭宗明、荣石、贺涵、陈亦度等人发起,天下数百家大小商人参与。

乱世之中,列国纷争,时局混乱。商人敏锐,周旋于各国,获取巨额利润。然王法不再,怀璧其罪。每逢政权更迭,富商巨贾便首当起冲,被官员巧取豪夺,剥削殆尽。若遭遇流兵匪寇,商人轻则损财免灾,重则家破人亡。纵使有商人意欲加入时局,选择明主,然世族在上,把持为官渠道,商人地位微末,无法分享政治权益。因此虽然富商巨贾家大业大,却亦是朝不保夕。

为护持本家家业,“四大巨贾”便率先联合,形成商会,独立于各国之外,只经商获利,不参与分享政治权益,惟求朝代更迭不牵涉自身。四大巨贾,富可敌国,诸国皇帝不敢轻视。一经联合,引得商界震动。其他商人竞相加入。商人结为一体,只求乱世自保。

商会凭借巨额财富和把控经济命脉,迫使各方势力与其约法三章:不对商会成员巧取豪夺,不对商会成员恶意征税,依照律法保证人身安全。同时,商会也向列国保证,商会商人不参与任何一方政治角逐,不担任官职,不与皇族宗室联姻,彻底将政治与生意分开,列国与商会,各取所需。

如此一来,商会之人,便无家国之念,惟存生意之想。商会中,以谭、荣、贺、陈四族最为庞大。商会长老便由四族族长共同担任,遇事协商而后定。商会一年一聚,商讨重大事宜,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。商会出资,在天下要道关隘之处,兴修商会驿站,过路商旅,皆可下榻,由官府派兵保护。连列国官家的驿站,竟也退了一射之地。

 

05.南山寺

却说南山山东为竹里馆,山西便为南山寺。因南山又名“堂庭山”,故南山寺又名“堂庭寺”。

南山寺在萧梁境内,为千年古刹。得道高僧甚众,在佛界盛名远播。南山寺慈悲为怀,不仅收容云游僧人,也收容俗家弟子。南山寺众人,亦看重云游四方,凡本寺弟子,必须在外云游两年,积善行德才可返回。

南山寺铁律,要求本寺僧众必须习武,此乃六世住持所定。二世住持军人出身,驰骋沙场多年。妻女死于战乱后,悔悟不已,出家为僧,后大彻大悟,成为住持。虽然清修多年,但半生辗转,仍让其对世道认知清醒。乱世之中,战力为先,佛法与道义皆为辅助。因此强令本寺僧众习武。后十年间,果有流兵匪寇,企图占山为王,皆被击退。自此南山寺声名大盛,众匪莫敢近。

每年冬季,万物蛰伏,静候新春。南山寺便举行佛界盛典,辩论佛法,阐明奥义,并为无辜横死者祈福祝祷。此典与山东竹里馆“幽篁夜谈”相得益彰,成为百家美谈。每逢盛典,天下向佛之人便不辞辛劳,前赴南山听禅吃斋。萧梁有大臣谓梁帝曰:“高僧讲禅,法师祈福,万民虔心向佛,此乃和瑞之事。盛典期间,不宜轻言兵事,恐触怒神佛,有损国运。”梁帝善之,遂从此言。

萧梁此举一出,列国皆从。积年之后,便成惯例。盛典半月,天下休战,与民生息。时有高人隐者谓曰:“其真佛祖之功邪?其真众生之德也。”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注:

1. A处改写自《列子 · 汤问》篇。

2. B处改写自《山海经》之《南山经》。

3. C处改写自《史记 · 封禅志》。

4. D处用典自唐代李贺所作《箜篌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祺の音:1篇楔子,3篇志至此完,背景介绍算是结束了。从下一篇文章开始便要进入正式的故事情节。

这里有一个担心,纪传体比较难搞,很可能好几对CP的故事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来回重复,容易给人断裂零碎,时间不连贯流畅之感。因此在各CP故事的先后顺序上,不知各位有什么高见。

我目前的设计是先写《明诚传》和《蔺晨传》,因为楼诚和蔺靖两对CP算是朝堂CP,几乎参与了所有的故事主要情节。先把这两对写了之后,诸位可以对故事整体的时间线有个大概的了解。之后其他CP的故事在往这个框架里填充,算是由大到小吧。

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他们的时间覆盖可以算是9对CP中最长的,如果先行写就,后面的故事便是都在这个时间段里重复,可能会带来审美疲劳。诸位有什么好的想法,欢迎提出~~~因为我现在确实也很苦恼。

评论(20)

热度(49)